• ISSN 1673-5722
  • CN 11-5429/P

2017年  1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CAP1400核岛结构缩尺模型对地震反应影响分析
李小军, 韩杰, 王晓辉, 贺秋梅
2017, 12(2): 241-253. doi: 10.11899/zzfy20170201
摘要:
针对核电厂CAP1400核岛结构地震反应问题,构建了核岛屏蔽厂房和辅助厂房整体结构的3个分析模型:原型和1/16、1/40缩尺模型,并在AP000谱和RG1.60谱地震动输入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探讨了振动台试验模型缩尺处理的合理性和精确性。研究表明,基于缩尺模型得到的结构自振频率相对于原型结构模型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在8.5%以内;结构模型的缩尺对结构反应峰值加速度和高频(大于3Hz)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较为显著,但对较低频(小于3Hz)的加速度反应谱影响较小;模型缩尺对结构不同方向反应的影响中,刚度越大的方向其影响越大。进一步将结构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1/16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给出的结构自振频率远低于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但原型和1/16缩尺模型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构反应均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基于模型数值模拟和振动台试验研究,认为对于缩尺比1/16或更大的模型可以忽略模型的缩尺效应。
基岩输入时程随机数对场地峰值加速度的影响研究
张海, 侯成国, 尤红兵, 杨彩红, 陈三红
2017, 12(2): 254-265. doi: 10.11899/zzfy20170202
摘要:
研究基岩输入时程随机数对场地峰值加速度的影响,对核电厂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合理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某重要核电站场地具有代表性的3个钻孔,建立了场地计算模型。根据确定性方法、概率性方法得到的基岩反应谱及其包络谱,基于不同随机数,分别合成了400条基岩输入时程。采用LSSRLI-1程序进行了场地地震反应,根据4800个计算结果,研究了不同随机数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给出了自然对数下峰值加速度标准差的估计,揭示了峰值加速度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对核电厂设计地震动参数合理确定的建议。
核设施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参数不确定性
荆旭
2017, 12(2): 266-275. doi: 10.11899/zzfy20170203
摘要:
本文概述了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等效线性化方法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研究的进展,比较了中美两国核设施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参数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基于实测数据,令参数随机变化,建立土层剖面模型,采用随机振动理论方法,分析了土层动力特性、剪切波速、基岩地震动输入界面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层剪切波速的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加速度反应谱平台段的延长。对比参数随机变化模型和最佳估计模型的计算结果可知,随机振动理论反映了土层对基岩地震动的影响,将随机模型分析结果的中值加减1倍标准差基本可以包络最佳估计模型的分析结果。
动臂式施工塔吊TMD地震响应控制与分析
申彤, 闫维明, 周大兴, 李成飞, 郝可航
2017, 12(2): 276-287. doi: 10.11899/zzfy20170204
摘要:
虽然建筑施工周期内地震致险概率并不高,但是由于塔吊使用极其广泛,塔吊致险概率并不低于建筑结构,故而针对塔吊的减震措施亟需研究。本文以某实际超高层建筑施工使用的动臂式塔吊为研究对象,根据塔吊自身和附着于超高层建筑后的动力特性,研究了TMD装置的不同方案对塔吊地震响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① TMD装置对于属于高耸结构的塔吊减震控制非常有效;② 设置在塔身顶部的双向TMD不仅可以有效减小塔身偏摆,也可以间接有效地控制起重臂的竖向振动;③ 由于超高层建筑-塔吊结构高阶振型影响明显,此TMD装置对塔吊塔身控制效果不稳定,但对于起重臂仍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故而此TMD装置可以使用在附着在超高层建筑上的施工塔吊,对于塔身的振动控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渤海常见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分析
荣棉水, 吕悦军, 蒋其峰, 修立伟
2017, 12(2): 288-297. doi: 10.11899/zzfy20170205
摘要:
土层的剪切波速是岩土地震工程中重要的物理量,本文利用多年来在渤海海域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积累的资料,研究了渤海常见土类剪切波速和埋深的关系。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采用指数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幂函数+常数函数"、"幂函数+一次函数" 6种回归模型对各类土的剪切波速和埋深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以拟合优度以及最小二乘拟合的误差平方和为评价指标对比了各种模型拟合效果的优劣。结果表明,"幂函数+一次函数"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此外,本文给出了该海域常见的7类土在此回归模型下的拟合公式的系数,以供工程中参考。
新丰江水库大坝贯穿裂缝及其稳定性分析
宋晓春, 姜慧, 王立新, 刘智, 朱敏
2017, 12(2): 298-305. doi: 10.11899/zzfy20170206
摘要:
1962年3月19日新丰江水库大坝附近发生MS 6.1级强烈地震后,13-17#坝段在108.5m高程处出现了长达82m的贯穿裂缝,导致水库渗漏,其后虽进行了加固处理,但经过50多年的运营,贯穿裂缝的现状如何,备受各级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近些年大坝上的多次小震观测记录,通过对有无贯穿裂缝坝段的地震加速度时程傅氏谱及上下坝体传递函数的对比分析,对14#坝段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大坝贯穿裂缝没有明显恶化,但整体性依然较差,仍然是大坝稳定性的最大隐患。
美国建筑抗震设计的法规体系与设计地震动的确定
张萌, 潘华, 李金臣
2017, 12(2): 306-318. doi: 10.11899/zzfy20170207
摘要:
本文论述了美国建筑抗震设计法规体系发展演变过程及其代表性的规范、标准与技术文档;分析了美国当前建筑法规中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重要技术见解,设计地震动的不同层次与作用,基于目标风险的最大考虑地震概念等技术的进展,同时,也总结了美国抗震设计相关法规中设计地震动确定的基本规定。本文旨在从美国庞大复杂的建筑设计法规体系中,梳理出清晰的建筑抗震设计的法规体系脉络与设计地震动的要求,为我国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地震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照。
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唐山口段山前断层活动性研究
王林, 田勤俭, 李德文, 张效亮
2017, 12(2): 319-328. doi: 10.11899/zzfy20170208
摘要:
蔚广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北端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内的一个半地堑盆地,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为控制该盆地形成的边界断裂。该断裂带位于唐山口段的山前断裂在冲洪积扇体上形成了线性特征显著的断层陡坎。横跨断层陡坎开挖的探槽表明该条山前断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探槽揭示了2条活动断层以及相应的3次古地震事件。在距今约9ka时其中一条断层首次活动,之后在距今约7.3ka时该条断层再次活动并引发了另一条断层的形成与同步活动。最后它们又发生了第三次活动,而最新一次活动的时间由于相应地表沉积的缺失而无法获得。这3次古地震事件的累积垂直位错约为8.1m。估算出整条山前断裂的平均复发周期约为1.7ka、平均滑动速率约为1.6mm/a。此外还依据经验公式估算出了各次古地震的参考震级。
垂直形变趋势累计率在川滇地区的应用
张超, 王世进, 王宁, 王生文, 徐佳垚
2017, 12(2): 329-337. doi: 10.11899/zzfy20170209
摘要:
本文在研究形变趋势累计率的基础之上,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局部改进,将跨断层场地布设较多的川滇地区作为实验区,利用精密水准测量分析该地区的垂直形变异常强度,并结合川滇地区震例开展研究。分析发现强震发生前后一段时期,震中附近形变异常强度几乎保持一致,但在震前(1、2个月左右)会发生较大改变,震后逐步恢复到与震前相同的情况;强震主要发生在形变异常强度值变化较大区域附近。垂直形变趋势累计率在中短期的映震效果较好。
2014年8月云南鲁甸MS 6.5地震典型地表破裂特征
李晓, 裴向军, 刘洋
2017, 12(2): 338-345. doi: 10.11899/zzfy20170210
摘要:
北京时间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了MS 6.5地震,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包谷垴-小河断裂。野外调查发现,王家坡不稳定斜坡上的地表破裂在整个破裂带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其地表破裂带整体走向N45°W-N50°W,并且由剪切破裂、张剪切破裂、压剪切破裂、张性破裂以及鼓包等典型地表破裂组成。其中左、右地表破裂边界与发震断层的出露位置一致,由断层错动造成;而部分地表破裂与断层的位置不重合,其成因分为2种,一种是发震断层导致的一些次级地表破裂,另一种是地震引发的滑坡后缘破裂。地表破裂类型和基本组合特征显示出王家坡潜在不稳定斜坡上的地表破裂带具有左旋走滑的性质。
基于三参量威布尔分布的潜在震源区强震危险性估计
刘哲, 李琦, 任鲁川, 田建伟, 张锟
2017, 12(2): 346-353. doi: 10.11899/zzfy20170211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参量威布尔分布模型估计潜在震源区强震危险性的方法。选择日本东海-南海地震带为潜在震源区,分别基于强震发震时间间隔服从二参量和三参量的威布尔分布,估计该区强震危险性,结果表明三参量威布尔分布的拟合效果优于二参量威布尔分布。选择马尼拉海沟俯冲带为潜在震源区,基于三参量威布尔分布估计该区强震危险性,结果显示未来10、30和50年该区强震(M≧7.5)复发概率分别为62%、82%和89%,最短发震时间间隔估计为1.70年。
通过断层气氢探测新郑-太康断裂的浅层位置
马兴全, 王志铄, 孙杰, 李涛, 李源, 蔡颖哲, 夏修军, 赵显刚
2017, 12(2): 354-362. doi: 10.11899/zzfy20170212
摘要:
新郑-太康断裂隐伏于河南省东部平原下,是一条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带,曾于2010年发生太康4.7级地震,确定该断裂准确的浅层位置对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深部石油勘探资料,应用德尔格X-am 7000型多气体检测仪,在新郑地区布置2条与断裂走向近垂直的地球化学测线进行土壤氢气浓度测试,结果发现解放路和马庄村-前宫村测线异常点位处氢气浓度分别为背景值的16-33倍和40-50倍。2条H2浓度曲线同步解释出一条倾向变化、宽约150m的走滑断裂带,位置与石油勘探资料吻合良好。此次研究表明利用断层气氢探测隐伏断裂的浅层位置在该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1518年6月22日韩国首尔以西海域——南黄海大震
李裕澈, 时振梁, 曹学锋
2017, 12(2): 363-368. doi: 10.11899/zzfy20170213
摘要:
1518年6月22日韩国首尔以西海域——南黄海发生大震。地震波及朝鲜半岛全境,并在韩国首尔等沿海地区造成破坏,首尔的烈度为Ⅷ度,余震持续一个多月。地震还影响到中国东部地区。震级定为M7½级。此次地震可能与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南黄海东缘断裂带)的活动有关。震中定于该断裂带附近(36.5°N,125.2°E)。
盘海营地区农村住宅的抗震性能调查分析
肖遥, 丁浩, 王超, 齐鑫
2017, 12(2): 369-382. doi: 10.11899/zzfy20170214
摘要:
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是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辽宁省盘锦、海城、营口地区农村住宅抗震性能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从房屋的结构特点、建造年代分布、房屋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鉴于该区域结构特点和建造年代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给出了该调查区域的农村住宅分类方法。提出基于调查中发现的进深与分类之间的相关性,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图片判读能够在保证准确度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建立农村房屋存量数据库的成本。最后,本文结合震害中农村民居砌体墙破坏模式及《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2008)指出了盘海营地区农村房屋在抗震方面存在的不足。
地震应急装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苏建锋, 薄万举
2017, 12(2): 383-391. doi: 10.11899/zzfy20170215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地震应急装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装备处置时效性差和维护成本大等问题,进行了基于C/S模式的地震应急装备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以地震应急装备库装备信息为数据基础,设计了查询装备库存、装备入库、出库、盘点、预警及统计管理等系统核心功能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应用PowerScript语言进行开发,用MySQL作为底层数据库实现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经测试应用表明,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应急装备的高效、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也保证了装备资源的安全性和使用时的高效性,使地震应急时装备分配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对于提高地震应急装备保障效率及推进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苏建锋, 薄万举
2017, 12(2): 392-398. doi: 10.11899/zzfy20170216
摘要:
针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天津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情况为数据基础,开发了基于Google地图API技术的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展示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查询、地图量测、避难场所最优路径和应急避险科普宣传等公共服务功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有利于城市居民及时方便准确地获取居住地周围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信息和应急避险等知识,同时在城市突发灾害后的抢险救灾、疏散及安置居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基于开源WebGIS的测震台站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董一兵, 朱音杰, 王仁涛, 刘檀
2017, 12(2): 399-408. doi: 10.11899/zzfy20170217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套测震台站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研发过程中,使用开源的WebGIS服务器GeoServer和前端技术Openlayers,实现了测震台站WebGIS、在线式台站运维信息管理、台站仪器状态监视和台站故障统计功能,对测震台站运维管理工作提供软件支持。系统在河北测震台网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基于SFTP的GNSS数据采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黄经国, 李正媛, 陶冶, 王军, 赵斌
2017, 12(2): 409-414. doi: 10.11899/zzfy20170218
摘要:
本文首先对GNSS数据产品服务平台的建设背景及其系统设计框架进行概述,进而介绍了平台的关键组成模块——GNSS数据采集软件。因GNSS数据采集要求安全可靠,调研后引入了SFTP安全文件传输技术,并开展了基于SFTP技术的采集软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该方案保证了数据采集的简便、稳定和安全,为服务平台的整体建设与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常熟台倾斜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分析
狄樑, 陆德明, 丁建国, 刘冬冬, 钱文杰
2017, 12(2): 415-422. doi: 10.11899/zzfy20170219
摘要:
在研究常熟台水管仪与垂直摆多年倾斜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潮汐因子调和分析、Nakai拟合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台站周边约250km范围内发生的高邮-宝应MS 4.9及如东近海MS 3.8等地震前的异常信息进行了提取,对数据异常分析方法进行评判,旨在为以后地震前及时发现地震提供参考。
新疆喀什及邻近区域流动地磁和流动重力联合分析研究
陈丽, 刘代芹, 李杰, 艾力夏提·玉山, 李桂荣, 李瑞, 丁新娟, 孙小旭
2017, 12(2): 423-432. doi: 10.11899/zzfy20170220
摘要:
利用2014-2015年南天山地区45个测点的2期流动地磁资料,分析喀什及邻近区域相邻两期岩石圈磁场的动态变化特征,同时,利用2014-2016年170个测点的4期流动重力资料,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动态变化信息。研究表明:皮山6.5级地震的发生对皮山一带的地磁矢量分布特征影响较大,总磁场强度、磁偏角和磁倾角均有变化;无论是半年尺度还是一年尺度的重力变化图像都显示乌恰一直处于重力变化的高梯度带;综合多手段的观测资料对震情形势的判定更为准确。
2016年7月19日新疆MS 4.5级地震乌什地震台形变异常
赖爱京, 张锦萍, 蒋志英, 黄帅堂
2017, 12(2): 433-440. doi: 10.11899/zzfy20170221
摘要:
利用乌什台数字化前兆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乌什MS 4.5级地震前乌什台水管倾斜仪、洞体应变仪数据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地震前,洞体应变仪北南分量数据曲线正常,东西分量数据曲线加速拉张,05:14-20:32拉张幅度达到7.40×10-7,7月19日5时至20日16时乌什洞体应变仪东西分量快速拉张了9.20×10-7;7月19日5-19时,水管倾斜仪北南分量数据曲线正常,东西分量数据曲线反向西倾7.13ms,且05:59-06:06、07:36-07:46、18:42-18:56数据掉格,水管倾斜仪异常结束后1小时,在洞体应变仪异常过程中发生了乌什MS 4.5级地震。水管仪东西分量震前反向西倾,洞体应变仪东西分量震前拉张加速,短临异常明显,且2套形变观测震前异常时间同步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