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表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99/zzfy20240053
摘要:
对伤亡人员的救治是震后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内容,医疗系统作为救治伤员的主力,其震后的功能损失和恢复能力决定了震后救援的效率。本文选取区域尺度的医疗系统,通过情景构建的方法研究强震情景下的区域协调救援。首先对震中城市的震后供需状态、医疗系统救援能力进行分析,并考虑道路系统损失对震后救援的影响,分析城市震后应急救援能力。在城市医疗系统不足以支撑自身救援的情况下,考虑区域其他城市协同救援,对周边城市医疗系统救援能力进行分析,协同救援的城市需遵循城市内外两层供需平衡的逻辑,统筹考虑周边城市的资源容量限制与总救援时间最小化问题,从而选择最优救援方案,为京津冀区域强震情景下协同救援提供思路。
对伤亡人员的救治是震后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内容,医疗系统作为救治伤员的主力,其震后的功能损失和恢复能力决定了震后救援的效率。本文选取区域尺度的医疗系统,通过情景构建的方法研究强震情景下的区域协调救援。首先对震中城市的震后供需状态、医疗系统救援能力进行分析,并考虑道路系统损失对震后救援的影响,分析城市震后应急救援能力。在城市医疗系统不足以支撑自身救援的情况下,考虑区域其他城市协同救援,对周边城市医疗系统救援能力进行分析,协同救援的城市需遵循城市内外两层供需平衡的逻辑,统筹考虑周边城市的资源容量限制与总救援时间最小化问题,从而选择最优救援方案,为京津冀区域强震情景下协同救援提供思路。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99/zzfy20250064
摘要:
液化场地下高层建筑桩基抗震性能一直是防灾减灾工程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开展液化场地-桩筏基础-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大型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并基于STKO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土体超孔压比、土体加速度、上部建筑结构加速度和桩基弯矩等,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基于已验证的数值模型,输入不同峰值加速度的El Centro地震波,探究地震动强度对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动力响应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地震波工况下,随着楼层的升高,楼层峰值加速度、最大位移逐渐增大,同时楼层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不断增加;在相同楼层处,随着地震动峰值的增加,楼层峰值加速度不断增大,楼层最大位移逐渐增大,但楼层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不断减小;小震作用下,土体并未发生液化,随着地震波峰值的增加,超孔压比上升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且土体超孔压比的波动程度随着地震动峰值的增加而变大;在小震作用下,桩身顶部会出现弯矩较大值,随着地震动峰值的增加,桩身弯矩峰值点位置下移,大震作用下,角桩、边桩及中桩的桩弯矩峰值均出现在液化层与非液化层交界处附近。
液化场地下高层建筑桩基抗震性能一直是防灾减灾工程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开展液化场地-桩筏基础-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大型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并基于STKO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土体超孔压比、土体加速度、上部建筑结构加速度和桩基弯矩等,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基于已验证的数值模型,输入不同峰值加速度的El Centro地震波,探究地震动强度对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动力响应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地震波工况下,随着楼层的升高,楼层峰值加速度、最大位移逐渐增大,同时楼层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不断增加;在相同楼层处,随着地震动峰值的增加,楼层峰值加速度不断增大,楼层最大位移逐渐增大,但楼层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不断减小;小震作用下,土体并未发生液化,随着地震波峰值的增加,超孔压比上升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且土体超孔压比的波动程度随着地震动峰值的增加而变大;在小震作用下,桩身顶部会出现弯矩较大值,随着地震动峰值的增加,桩身弯矩峰值点位置下移,大震作用下,角桩、边桩及中桩的桩弯矩峰值均出现在液化层与非液化层交界处附近。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99/zzfy20250062
摘要:
针对地震作用下双级加筋土挡墙临界台阶宽度不明、上下阶墙高选取随意,不利于加筋土挡墙推广应用的情况,基于双级模块式加筋土挡墙的振动台试验结果,建立FLAC 3D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台阶宽度(10、20 、30、40、50、60 cm)、不同墙高比(上下阶墙体分别为3/7、4/6、1/1、6/4、7/3)下加筋土挡墙的墙面位移、加速度响应及地震土压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面板位移随台阶宽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最小值出现在台阶宽度为50 cm工况中;加速度放大系数沿墙高非线性递增,上阶挡墙在台阶宽度为40 cm和60 cm时出现加速度响应衰减;下阶墙体土压力在台阶宽度为50 cm时数值最小;上下阶挡墙墙高比为4/6时,墙面峰值位移最小;墙高比为6/4时,上阶挡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墙高比为1/1时,下阶挡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墙高比为7/3时,上阶挡墙的地震土压力值最大,墙高比为1/1时,下阶挡墙的地震土压力值最大。综合分析可知,墙高比为1/1时,临界台阶宽度在50 cm附近;当台阶宽度为20 cm时,上下阶墙体高度应有所区别,不宜均分,也不宜差距过大。研究成果可为双级加筋土挡墙工程设计中台阶宽度和上下阶墙高设置提供数据支撑。
针对地震作用下双级加筋土挡墙临界台阶宽度不明、上下阶墙高选取随意,不利于加筋土挡墙推广应用的情况,基于双级模块式加筋土挡墙的振动台试验结果,建立FLAC 3D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台阶宽度(10、20 、30、40、50、60 cm)、不同墙高比(上下阶墙体分别为3/7、4/6、1/1、6/4、7/3)下加筋土挡墙的墙面位移、加速度响应及地震土压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面板位移随台阶宽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最小值出现在台阶宽度为50 cm工况中;加速度放大系数沿墙高非线性递增,上阶挡墙在台阶宽度为40 cm和60 cm时出现加速度响应衰减;下阶墙体土压力在台阶宽度为50 cm时数值最小;上下阶挡墙墙高比为4/6时,墙面峰值位移最小;墙高比为6/4时,上阶挡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墙高比为1/1时,下阶挡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墙高比为7/3时,上阶挡墙的地震土压力值最大,墙高比为1/1时,下阶挡墙的地震土压力值最大。综合分析可知,墙高比为1/1时,临界台阶宽度在50 cm附近;当台阶宽度为20 cm时,上下阶墙体高度应有所区别,不宜均分,也不宜差距过大。研究成果可为双级加筋土挡墙工程设计中台阶宽度和上下阶墙高设置提供数据支撑。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99/zzfy20250063
摘要:
北京时间2025年1月21日0时17分,台湾省台南市发生6.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24°,东经120.51°,震源深度为10 km。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Ⅸ度,高烈度区主要分布在嘉义县和台南市,但整体震害较轻,具体表现为:部分房屋倒塌或受损严重,结构性破坏主要集中于梁柱构件;非结构性破坏则主要涉及装饰材料、填充墙及吊顶等构件。生命线系统中,桥梁受损较轻,主要破坏形式为桥台变形,道路破坏则以路面隆起与龟裂为主。次生灾害主要包括火灾、电力中断与山体滑坡,其中山体滑坡分布广泛,导致部分生命线设施受损及交通中断等问题。震害调查表明,地震动强度高、房屋建筑质量不高、抗震措施不完备是造成本次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将此次地震的震害特征与2016年高雄美浓6.6级地震进行对比,讨论了美浓地震破坏更严重的原因。此外,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本研究团队开发的地震损失评估模型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发现美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时间发布的经济损失评估偏于保守,人员伤亡评估过于模糊,而本研究团队开发的模型精度更高。
北京时间2025年1月21日0时17分,台湾省台南市发生6.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24°,东经120.51°,震源深度为10 km。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Ⅸ度,高烈度区主要分布在嘉义县和台南市,但整体震害较轻,具体表现为:部分房屋倒塌或受损严重,结构性破坏主要集中于梁柱构件;非结构性破坏则主要涉及装饰材料、填充墙及吊顶等构件。生命线系统中,桥梁受损较轻,主要破坏形式为桥台变形,道路破坏则以路面隆起与龟裂为主。次生灾害主要包括火灾、电力中断与山体滑坡,其中山体滑坡分布广泛,导致部分生命线设施受损及交通中断等问题。震害调查表明,地震动强度高、房屋建筑质量不高、抗震措施不完备是造成本次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将此次地震的震害特征与2016年高雄美浓6.6级地震进行对比,讨论了美浓地震破坏更严重的原因。此外,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本研究团队开发的地震损失评估模型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发现美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时间发布的经济损失评估偏于保守,人员伤亡评估过于模糊,而本研究团队开发的模型精度更高。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99/zzfy20250061
摘要:
针对地震引起的地基土变形失效导致的桩-土脱空及桩基产生较大侧向变形问题,使用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材料木质素对黄土工程场地的地基土进行加固,基于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和改良黄土的加固深度,对木质素加固黄土工程场地的桩基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改良土层显著提高了桩周土体的横向约束刚度,增强了桩-土体系的整体动力刚度,从而提升了桩基抵抗高阶振动的能力,导致高阶频率向高频偏移,整体表现为频率上升。(2)改良土层可改变桩身反弯点位置,且两侧正负弯矩极值的绝对差值随改良深度h的增加先减后增;随h增大桩身位移整体呈减小模式,h=12 m时的桩头位移仅为h=0 m的27%。(3)改良土层可减弱桩-土相互作用系统的加速度响应,h=4 m时桩顶中心点的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小,桩周土对桩基的支撑最强。(4)改良深度超过1 m即可将桩基的抗震性能从中等损伤Ⅱ类水平改善至基本弹性Ⅰ类水平;h=4 m时桩-土相互作用体系在震后的损伤及位移较小,综合考虑桩身震后的损伤、位移及地基土加固的经济性,可认为针对类似本文桩的桩长径比为20、配筋率为2%的模型,最优加固深度为4 m。(5)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对桩身弯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桩身最大弯矩的最大值及反弯点位置,对桩身位移的影响表现在其沿桩身分布曲线的拐点数量及同一高度处桩身位移的数值差上,低频越突出,高频成分越丰富的地震波对桩身弯矩的影响越大,对桩身位移的影响反而较小。相关结论可为类似桩基加固的抗震性能提供参考。
针对地震引起的地基土变形失效导致的桩-土脱空及桩基产生较大侧向变形问题,使用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材料木质素对黄土工程场地的地基土进行加固,基于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和改良黄土的加固深度,对木质素加固黄土工程场地的桩基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改良土层显著提高了桩周土体的横向约束刚度,增强了桩-土体系的整体动力刚度,从而提升了桩基抵抗高阶振动的能力,导致高阶频率向高频偏移,整体表现为频率上升。(2)改良土层可改变桩身反弯点位置,且两侧正负弯矩极值的绝对差值随改良深度h的增加先减后增;随h增大桩身位移整体呈减小模式,h=12 m时的桩头位移仅为h=0 m的27%。(3)改良土层可减弱桩-土相互作用系统的加速度响应,h=4 m时桩顶中心点的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小,桩周土对桩基的支撑最强。(4)改良深度超过1 m即可将桩基的抗震性能从中等损伤Ⅱ类水平改善至基本弹性Ⅰ类水平;h=4 m时桩-土相互作用体系在震后的损伤及位移较小,综合考虑桩身震后的损伤、位移及地基土加固的经济性,可认为针对类似本文桩的桩长径比为20、配筋率为2%的模型,最优加固深度为4 m。(5)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对桩身弯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桩身最大弯矩的最大值及反弯点位置,对桩身位移的影响表现在其沿桩身分布曲线的拐点数量及同一高度处桩身位移的数值差上,低频越突出,高频成分越丰富的地震波对桩身弯矩的影响越大,对桩身位移的影响反而较小。相关结论可为类似桩基加固的抗震性能提供参考。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99/zzfy20240031
摘要: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35.7°N,102.79°E)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 km。此次地震造成震区大量房屋倒塌,151人遇难,979人受伤。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最大烈度评估为Ⅷ度(8度),Ⅷ度(8度)区面积331 km2,包含异常区面积15 km2(甘沟乡),本研究调查了青海震区不同烈度区的房屋震害及Ⅷ度(8度)区内3个异常地区。调查结果显示,Ⅷ度(8度)区土坯、土木房屋受损较为严重,砖混、框架结构破坏较轻。该区域内由于地形、建造等原因,导致甘沟乡破坏较为严重;金田村由于饱水原因导致黄土液化产生流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寨子山地区发育的大量裂缝需要进一步开展监测治理工作。根据以上震害分析,对未来灾后重建及后续震灾防御提出参考性建议。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35.7°N,102.79°E)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 km。此次地震造成震区大量房屋倒塌,151人遇难,979人受伤。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最大烈度评估为Ⅷ度(8度),Ⅷ度(8度)区面积331 km2,包含异常区面积15 km2(甘沟乡),本研究调查了青海震区不同烈度区的房屋震害及Ⅷ度(8度)区内3个异常地区。调查结果显示,Ⅷ度(8度)区土坯、土木房屋受损较为严重,砖混、框架结构破坏较轻。该区域内由于地形、建造等原因,导致甘沟乡破坏较为严重;金田村由于饱水原因导致黄土液化产生流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寨子山地区发育的大量裂缝需要进一步开展监测治理工作。根据以上震害分析,对未来灾后重建及后续震灾防御提出参考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