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in Earthquake Emergency Information
-
摘要: 地震应急信息的高效处理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根据地震应急信息分类的需求,构建了一种高效便捷的地震信息分类处理方法。以震前、震时、震后为时间主线,将地震应急信息分为震前基础背景信息、地震震情灾情信息及震后应急救援信息,并采用“关键词分类”的方法,在计算机语言的支持下,将多渠道汇集的应急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应急信息加工处理与服务的时间,能快速高效地为应急指挥提供信息服务。Abstract: The efficient processing of seismic emergency information provides important support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mand of seismic emergency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constructs an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classifying and processing seismic emergency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timelin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seismic emergency information is classified into basic background information before the earthquake, information during the earthquake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earthquake rescue. With the method of 'Key-word Classification' adopted, the emergency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multiple ways is classified automatically with the support of computer language, which shortens the time neede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of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emergency command.
-
Key words:
- Earthquake /
- Emergency information /
-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
- Keywords classification
-
引言
2020年5月18日21时47分,云南省巧家县小河镇(27.18°N,103.16°E)发生MS5.0地震,震源深度8 km。本次地震造成4人死亡,28人受伤,为2020年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地震。地震发生在2014年鲁甸6.5级地震恢复重建区内,该区地质条件复杂,震时极易引发地质灾害。鲁甸6.5级地震曾引发大量滑坡、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造成多人伤亡(冀昆等,2014;帅向华等,2014;张彦琪等,2015,2016)。2006年盐津5.1级地震诱发严重的崩塌、滚石灾害,成为造成该次地震人员伤亡的首要原因(非明伦等,2006;白仙富等,2013;向小龙等,2015)。2012年彝良5.6、5.7级地震诱发大量崩塌、滚石、滑坡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损坏,阻碍了救援道路,严重影响了救援进度(王东坡等,2013;翟敏刚等,2013;周桂华等,2013;白仙富等,2014)。
本文在概述云南省巧家县小河镇MS5.0级地震震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此次地震人员伤亡、房屋震害及地质灾害特征,结合震区及周边震级相近的历史震例,对震区易发生小震致灾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减灾对策,以期为该地区未来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1. 震区地质背景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区,西部、北部以金沙江为界,东北部以牛栏江为界,区域水系发育。在金沙江河谷深切割和药山山峰影响下,形成了亚高山深切割地貌。区内地层以易风化的中生界碎屑岩、砂岩、砾岩和古生界碳酸盐岩为主,元古界、新生界地层分布较少。岩浆岩大面积分布,主要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巧家县地处小江断裂、莲峰山断裂、则木河断裂的交汇区,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弱震密集。
此外,受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种类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主要以中小型滑坡为主,总体上主要集中在沿金沙江右岸及其一、二级支流的河谷两侧,牛栏江河谷左岸及其次级支流沟谷和荞麦地河两岸(李瑞等,2015;李瑞,2016;杨德旭,2019)。
2. 灾情概况
2.1 人员伤亡
此次地震造成4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死亡人员中2人为建筑物倒塌致死(图1),2人为滚石砸中致死。
2.2 房屋震害
本次地震灾区房屋建筑结构类型主要有土木、砖混和框架结构,其中民居主要为鲁甸地震恢复重建及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建的砖混结构房屋,普遍采取了抗震对策;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建筑主要采用框架结构,部分为土木结构房屋(张原硕等,2020)。
现场调查情况显示,砖混结构民居在地震中多表现良好,为轻微破坏或基本完好,主要震害现象为墙体细小开裂、灰皮脱落等。个别民居由于地基处理方法不正确,造成地面开裂或墙体开裂。框架结构房屋基本完好。土木结构房屋多为保留的生产用房,为老旧“墙抬梁”式土木结构房屋,主要破坏现象为墙体开裂、梭掉瓦,少数房屋局部倒塌,个别房屋整体倒塌,是本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2.3 地震地质灾害
本次地震虽未发生较大规模滑坡现象,但震中附近滚石、崩塌较常见,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对交通道路也产生了一定阻碍(图2)。本次地震因次生地质灾害造成2人遇难,均发生在地质灾害较集中的牛栏江两岸。
2.4 烈度评估结果
云南省地震局根据现场调查点震害情况,结合震区构造背景、地震仪器烈度、余震序列分布等资料,确定了巧家MS5.0地震烈度图(图3)。本次地震灾区最高烈度为VI度,总面积约330 km2,涉及巧家县小河镇、新店镇、红山乡、东坪镇、药山镇和鲁甸县乐红镇(云南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2020),直接经济损失约10 430万元。
3. 震害特征与成因分析
3.1 震害特征
巧家县与其周边的鲁甸县、彝良县、盐津县和永善县为地震高发区。为分析地震灾区震害特征,选取巧家县及周边县城近年来发生的震级相近的地震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图4所示。
表 1 巧家县及周边县城震级相近的历史地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of similar magnitude in Qiaojia county and surrounding areas震例 死亡人数/人 受伤人数/人 地震灾害致死人数/人 2020年巧家5.0级地震 4 28 2 2003年鲁甸5.0级地震 0 24 — 2003年鲁甸5.1级地震 4 94 — 2004年鲁甸5.6级地震 4 597 — 2006年盐津5.1、4.7级地震 2 67 20 2006年盐津5.1级地震 23(含失踪1人) 114 2010年巧家4.8级地震 0 17 — 2012年彝良5.7级和5.6级地震 81 834 65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 729(含失踪112人) 3 143 250 2014年永善5.0级地震 0 20 — 2014年永善5.3级地震 0 5 — 由表1可知,巧家县及周边县城不仅是地震高发区,且多次出现小震致灾的情况,特别是震后地质灾害屡屡造成人员死亡,如2006年7月22日和8月25日,盐津先后发生5.1级地震,因大量滚石和个别滑坡造成20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0%;2012年9月7日彝良发生5.7级地震,因滚石滑坡造成65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0%;2014年8月3日鲁甸发生6.5级地震,因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250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34%。
3.2 成因分析
云南东北部昭通地区屡屡发生5.0级左右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为:
(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昭通市下属的各县区农村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根据近几年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预评估实地调查资料,2015年前,鲁甸、彝良、巧家等地农村建筑中存在大量的“墙抬梁”式土木结构房屋,此种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差。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当地开展了恢复重建工作,但未覆盖整个区域,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抗震能力较差的土木和砖木结构房屋,这些房屋虽仅作为生产用房和家庭辅助用房,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本次地震因老旧生产用房倒塌造成2人遇难。
(2)次生地质灾害严重
震区属于亚高山深切割地貌,区内水系发育、基岩易风化、构造活动强烈、人为干扰较大等因素导致基岩疏松,易发生地质灾害。不仅在震时,平时也常发生因降雨导致的大量地质灾害。地震发生后,出现严重地质灾害的阈值烈度较其他区域低,一般VI度时可能发生滚石和小型滑坡,VII度时可能出现大量落石和较严重的地质灾害,VIII度时可能出现大型滑坡和因地质灾害导致的道路中断。
(3)人口密集,且居住地多位于山坡及山底
该震区历史上为中原移民进入云南的通道,很多人迁居至此,人口密度较高。由于当地平地较少,大量人口集中居住在山坡及山底。从人口居住地地形坡度看,震区农村民居处于危险区域。强烈地震(6.5级以上)发生后,常出现滑坡体连带其中的建筑物共同滑落的现象,可能导致严重人员伤亡。
4. 减灾对策
此次地震灾害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结合震区地质地貌特征、地层岩性特征、水文特征等客观条件,针对易出现的小震致灾情况,提出以下减灾对策:
(1)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地震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本原因是灾区建筑物抗震能力不足以抵御灾区可能出现的地震冲击,巧家县抗震设防烈度为VII度,除县城和部分乡镇能够基本达到设防要求外,大部分农村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不满足设防要求,目前仍存在大量“墙抬梁”式土木结构房屋。因此,需进一步提高当地建筑物抗震能力,尤其是部分土木结构附属用房应尽快拆除或改造。
(2)合理规划,迁移高风险区居民点
云南东北部地区(包括鲁甸、彝良、巧家等)地质灾害危险性极高,震后易造成人员因滑坡滚石致死,主要因为当地农村民居距山体太近,很多民居甚至坐落在基岩不稳定的半山坡上。因此,需通过合理规划,对处于极危险地带的部分高危民居采取迁移对策,这是减轻震区地震灾害损失的关键对策之一。
(3)加强对震区的实地调查,提升防灾能力
应进一步加强对地震重点区域的现场调查与风险摸排,仅通过基础数据的收集与研究,难以发现真正的风险点、评估风险程度,很多因素和环节须通过现场实地调研、摸排才能发现并进行科学评估。巧家县及周边地区是地震灾害高发、易发区域,可称之为“地震灾害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当前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普遍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的情况下,此类区域是需高度关注的防灾减灾救灾重点区域。
(4)加强人员致死与烈度衰减关系的研究
目前缺少针对震后地质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评估技术,也缺少相关的基础研究。而在我国西南区域震后地质灾害是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某些地区甚至超过建筑物破坏导致的人员伤亡。因此,需提高震后科学评估水平,强化对各项救援救灾行动的支撑作用,开展震后地质灾害危害性和致死性的基础研究。
(5)加强对震源深度精确预测的研究
震源深度对极震区烈度的影响较大,但目前难以在震后得到准确的震源深度数据,正式速报中给出的震源深度数值常常会发生多次变化,因此如何在震后10 min左右给出较准确的震源深度需进一步研究。以往的烈度衰减关系中未考虑震源深度,导致对同一震级地震,无论震源深度是多少,极震区评估计算烈度均相同。因此,需研究新的烈度衰减关系,将震源深度纳入其中,提高快速评估的准确性。
-
表 1 地震应急信息分类定义
Table 1. Definition of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emergency information
信息类别 定义 内容概述 意义 震前基础
背景信息震区客观存在的各类自然
灾害、基础社会信息震区人文、构造,救援力量背景、基础设
施设备,自然灾害等对地震应急行动起宏观的参
考价值地震震情
灾情信息地震自身具有的动态性、可
变性的各类自然属性特征与
其间接造成的破坏或损失信息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余震监测
息、强震动监测信息、震情发展趋势判断、
成因分析及地震烈度分布、房屋破坏与人口
伤亡信息、次生灾害信息等判断地震灾害的规模和成灾
方式,直接控制地震应急救援
行动的总体规模和方式震后应急
救援信息为应对地震事件、处理地震
灾害而采取的应急救援信息应急救援决策信息、救援调度信息、指挥
部工作状态、现场工作状态、具有相关参考
性的历史救援案例信息等掌握救援行动的进展,动态
调整救援方案表 2 信息文档分类统计
Table 2. 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information documents
类别 文档数 震前基础背景信息 12 地震震情灾情信息 405 震后应急救援信息 138 总文档量 555 表 3 关键词选取结果
Table 3. Keyword selection results
震前基础背景信息 地震灾情震情信息 震后应急救援信息 地震 级地震 地震局 水库 水库 水库 距离 截止 药品 大坝 交界 政府 震中 震情 绷带 人口 震中 搜救 结构 余震 消防队 烈度 灾害 救援队 省会 灾情 医疗器材 分布图 大坝 办公地 降水量 经度 发生 断裂 灾区 可能性 GDP 防震减灾 食品 房屋 发生 震情 震源 烈度 灾区 表 4 报告及图件总数
Table 4. Total number of reports and artworks
信息文件类别 文档 图件 文件总量 震前基础背景信息 21 0 21 地震震情灾情信息 119 13 132 震后应急救援信息 7 0 7 -
白仙富, 李永强, 陈建华等, 2010.地震应急现场信息分类初步研究.地震研究, 33(1):111-118, 12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zyj201001019 付继华, 王建军, 刘晓皙等, 2009.灾情数据自动获取的地震灾情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 24(S1):310-31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jcjycl2009z1071 耿庆斋, 王冠华, 张伟兵等, 2014.面向信息共享的科研单位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研究.水利技术监督, 22(4):21-2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ljsjd201404008 和锐, 冯义钧, 张翼, 2011.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中国地震, 27(3):327-33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dz201103012 梁凯利, 吕金霞, 王丽威等, 2011.专业分类表的编制修订初探——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地震学专业分类表》为例.国家图书馆学刊, 20(2):31-33, 7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jtsgxk201102006 聂高众, 陈建英, 李志强等, 2002.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地震, 22(3):105-11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iz200203017 林子雨, 杨冬青, 王腾蛟等, 2010.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关键词查询.软件学报, 21(10):2454-247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rjxb201010006 刘若梅, 蒋景瞳, 2004.地理信息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研究——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为例.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 施聪莺, 徐朝军, 杨晓江, 2009.TFIDF算法研究综述.计算机应用, 29(S1):167-170, 18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sjyy2009z1057 杨天青, 姜立新, 董曼等, 2016.基于共享模式的地震灾情集成发布平台设计与实现.震灾防御技术, 11(2):375-383. http://zzfy.eq-j.cn/zzfyj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60221&flag=1 张晓民, 2017.基于关键词的关系数据库时态信息检索方法研究.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张翼, 唐姝娅, 王悦等, 2016.地震应急信息产品分类编码研究.震灾防御技术, 11(1):132-143. http://zzfy.eq-j.cn/zzfyj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60115&flag=1 赵小华, 2010.KNN文本分类中特征词权重算法的研究.太原:太原理工大学. Detrick G., 2002.Russell L.Ackoff.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Education, 1(1):56-6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lcgkzz201501024 期刊类型引用(1)
1. 刘玲梅,王培茗,张泽宁. 村庄空间形态结构与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关联性研究——以鲁甸县龙头山镇为例. 灾害学. 2024(03): 178-18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