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1673-5722
  • CN 11-5429/P

震后典型建筑物倒塌分类及救援特点分析

刘晶晶 宁宝坤 吕瑞瑞 胡杰

刘晶晶, 宁宝坤, 吕瑞瑞, 胡杰. 震后典型建筑物倒塌分类及救援特点分析[J]. 震灾防御技术, 2017, 12(1): 220-229. doi: 10.11899/zzfy20170123
引用本文: 刘晶晶, 宁宝坤, 吕瑞瑞, 胡杰. 震后典型建筑物倒塌分类及救援特点分析[J]. 震灾防御技术, 2017, 12(1): 220-229. doi: 10.11899/zzfy20170123
Liu Jingjing, Ning Baokun, Lv Ruirui, Hu Jie. Classification of Typical Building Collapse and Analysis of Rescue Characteristics after the Earthquake[J]. 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2017, 12(1): 220-229. doi: 10.11899/zzfy20170123
Citation: Liu Jingjing, Ning Baokun, Lv Ruirui, Hu Jie. Classification of Typical Building Collapse and Analysis of Rescue Characteristics after the Earthquake[J]. 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2017, 12(1): 220-229. doi: 10.11899/zzfy20170123

震后典型建筑物倒塌分类及救援特点分析

doi: 10.11899/zzfy2017012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晶晶, 女, 生于1982年。硕士, 工程师。主要从事国际强震巨灾信息保障、国内灾情速报工作。E-mail:ninglu_2005@163.com

Classification of Typical Building Collapse and Analysis of Rescue Characteristics after the Earthquake

  • 摘要: 震后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埋压,快速的搜索与营救是有效减少伤亡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研究震后典型建筑物倒塌类型,从建筑物垂直和水平破坏角度出发,提出一套三级分类体系,并对每类倒塌建筑物的受力及生存空间进行讨论。同时结合大量文献及汶川地震救援案例资料,重点分析总结各类建筑物救援时的路线选择、救援通道建立、被困人员施救等技术特点。
  • 表  1  不同建筑物倒塌类型及其生存空间

    Table  1.   Various types of building collap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space

    建筑物倒塌类型 示例图片 建筑受力及人员生存空间
    倾斜型 前后倾斜   纵墙、横墙或支撑柱受力过载失效向前后或左右倾斜,倾斜角度较小,结构相对稳定,主要由于门窗及楼梯间变形导致人员被困,整体生存空间大,人员存活率高。
    左右倾斜
    塌落型 局部塌落 斜靠   某一支撑墙倒塌或地板连接处在一端断裂的情况,塌落处两端支撑并构成三角地带,形成生存空间,结构不稳定,有一定的人员存活率。
    塌落型 局部塌落 V字   建筑物楼板中部不堪重负而断裂、塌落形成,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V字形态,V字内部、塌落底部与两侧墙体夹角处形成生存空间,结构不稳定,有一定的人员存活率。
    悬臂   建筑物纵墙墙面塌落掉落,导致地板或天花板的一端被吊于墙的一部分,另一端则自由悬挂 (李亦纲等,2010),结构不稳定,生存空间位于非悬臂处、悬臂上方等,有一定的人员存活率。
    夹层   由于建筑物上层支撑墙和柱不够结实,使过多荷载施加在下层构件上,因此上层构件落到了下层 (李亦纲等,2010),出现一个或多个夹层的情况,结构稳定但生存空间小,人员存活率较低。
    完全塌落 V字   同局部V字塌落受力情况基本相同,导致建筑物整体塌落成V字结构,形成多个支撑空间即生存空间,结构较不稳定,有一定的人员存活率。
    A字   建筑物底层构件支撑失效发生坍塌,上层构件因重力而下落坍塌,整体塌落成A字结构,内部形成多个支撑空间即生存空间,结构不稳定,有一定的人员存活率。
    饼型   同局部夹层塌落受力情况基本相同,导致建筑物整体塌落成饼型,各夹层间可能存在支撑物,形成生存空间,结构稳定,但人员存活率较低。
    复合型   建筑物受力过载,同时或先后出现倾斜和塌落,倾斜位置存在大量生存空间,塌落部分生存空间参考塌落型。总体结构不稳定,有一定的人员存活率。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塌落型建筑物的救援路线

    Table  2.   The rescue route of collapse of buildings

    建筑物倒塌类型 救援路线 救援案例
    局部塌落 斜靠   采用横向挖掘进入建筑物。   汶川地震汉旺东汽中学,4层楼主楼西侧墙体大部分垮塌,靠近墙体形成5—6m废墟,采取横向挖掘方式救援。
    局部塌落 V字   埋压点位于V字内部,采用纵向挖掘进入建筑物。
      埋压点位于V字外部,采用横向挖掘进入建筑物。
      汶川地震东方汽轮机厂叶片分厂办公楼东楼,两侧建筑物掉落大量预制板后形成二次支撑 (曲国胜等,2009),整体呈V字形,采用纵向机械起吊,横向人工挖掘方式救援。
    悬臂   埋压点位于非悬臂处,进入方式参考倾斜型。
      埋压点位于悬臂上,或靠近外墙,采用横向挖掘进入建筑物。
      /
    夹层   采用纵向挖掘进入建筑物。
      若夹层缝隙较大且规则,被困人员距离较近,采用横向挖掘进入建筑物。
      汶川地震北川中学5层教学楼,一二层堆叠下沉,人员被困于底层,采用纵向破拆楼板方式救援。
      汶川地震都江堰景观路47号楼,6层楼整体向下坍塌,2层挤压成不足40cm的夹层 (冯志泽,2013)。采用夹层支撑及水平破拆掘进方式救援。
    完全塌落 V字   参考局部坍塌中V字型。   /
    A字   采用纵向挖掘进入建筑物。
      若埋压点距离较近,且侧面空隙较多,结构相对稳定,采用横向挖掘进入建筑物。
      埋压深且难定位,采用横孔纵挖进入建筑物。
      汶川地震北川老城区十字路口某7层楼房,楼梯全部倒塌,形成7m高废墟,被困者位于5m处。采用纵向挖掘方式救援。
    饼型   采用纵向挖掘或纵井横挖方式进入建筑物。   汶川地震东方汽轮机电厂5层办公楼呈层叠状坍塌,采用楼顶纵向挖掘方式救援;
      汶川地震北川县看守所全部坍塌,屋顶压盖。采用先纵向打孔进入,后横向掘进方式救援。
    下载: 导出CSV
  • 毕兴权, 2008.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对策与行动要求.武警学院学报, 24(12):38-41. doi: 10.3969/j.issn.1008-2077.2008.12.010
    陈维锋, 王云基, 顾建华, 彭晋川, 2008.地震灾害搜索救援-理论与方法.地震出版社.
    邓民宪, 2008.汶川特大地震北川应急救援典型案例.中国应急管理, (12):48-5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IGU200812015.htm
    丁显孔, 2008.地震后建筑倒塌的抢险救援.中国应急救援, (6):7-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JJY200806003.htm
    董宁, 2016.地震灾害中建筑坍塌人员被困形式及营救方法.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34(4):330-33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WS201604025.htm
    范茂魁, 张京, 2009.建筑倒塌被困人员营救核心技术.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8):34-3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HJS200908018.htm
    冯志泽, 2013.汶川地震典型救援案例分析.中国应急救援, (5):33-3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JJY201305008.htm
    顾建华, 2003a. 地震灾害现场生命搜索与救援支持系统研究.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专题研究报告, 专题编号2001BA601B-05-04: 45.
    顾建华, 2003b. 地震救助生命搜索与定位技术研究.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专题研究报告, 专题编号2001BA60lB-05-04: 125-126.
    郭红梅, 2008. 基于GIS的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何卫成, 2014.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关键问题.中国应急救援, (4):22-2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JJY201404007.htm
    李小军, 于爱勤, 甘朋霞等, 2008.汶川8.0级地震北川县城区灾害调查与分析.震灾防御技术, 3(4):352-362. doi: 10.11899/zzfy20080404
    李亦纲, 张媛, 李志伟, 2010.地震现场倒塌建筑物的搜救策略研究.震灾防御技术, 5(4):477-483. doi: 10.11899/zzfy20100410
    马占全, 2008.地震灾害救援行动要点探讨.武警学院学报, 24(8):20-2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UJI200808006.htm
    蒲茂民, 2008.汶川地震深层埋压空间救人措施初探.中国西部科技, 7(24):14-16. doi: 10.3969/j.issn.1671-6396.2008.24.033
    曲国胜, 王晋中, 张辉等, 2009.汶川特大地震专业救援案例.北京:地震出版社.
    宋宫儒, 2016.多元化救援技术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4(5):23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ZH201605003.htm
    宋述义, 2015.地震灾害救援中破拆营救方案制定的优先等级.中国应急救援, (3):28-3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JJY201503009.htm
    王存亮, 2011.对地震救援实用技术的探讨.科技传播, (3):79, 7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CB201103079.htm
    翁旭然, 2015. 建筑结构地震倒塌及存活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北京: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吴铁生, 2010.5·12汶川大地震几个典型救援方案.中国应急救援, (4):40-4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JJY201004012.htm
    吴新燕, 吴昊昱, 顾建华, 2014.1999年以来地震生命损失评估研究新进展.震灾防御技术, 9(1):90-102. doi: 10.11899/zzfy20140109
    杨建民, 李春孝, 张玉升, 2004.浅谈大型建 (构) 筑物倒塌事故的救援程序、措施与组织指挥.消防科学与技术, 23(5):485-48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FKJ200405026.htm
    张光俊, 2009.地震灾害建筑坍塌事故处置与救人方案的研究.中国应急救援, (6):14-1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JJY200906008.htm
    赵国存, 闻明, 张国宏等, 2010.地震废墟现场的搜索与营救技术探讨.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2):34-4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EIS201000006.htm
    郑春生, 2010.地震救援行动中实用技术的应用探讨.消防科学与技术, 29(1):823-826, 4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FKJ201009029.htm
    周雪昂, 杨健宇, 康青春, 2009.地震埋压现场人员的搜索和救援.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4):63-6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HJS200904031.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12. 地震现场工作第3部分: 调查规范 (GB/T 18208. 3-2011).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OCIPEP (Office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PreParedness), 2002. Basic Rescue Skills. Public Works and Government Services Canada.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59
  • HTML全文浏览量:  68
  • PDF下载量:  6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08-11
  • 刊出日期:  2017-03-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